郑州投入近120亿元 正打造城市海绵

   2019-07-29 5440
核心提示:,目前已纳入全国试点的30个ldquo;海绵rdquo;城市中,近期出现内涝的至少有14个,接近50。  按照郑州市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预期,新开发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宜为75~85,已建成区改扩建项目
每年夏天,暴雨接踵而至时,郑州人说起“看海”,总透着那么点戏谑的苦涩,而郑州的防汛年复一年总是被动地被“排”牵着鼻子走。   7月,郑州成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这为城市内涝找到了破题思路。“海绵城市”怎么建?建成了就能一劳永逸吗?   【潮流】   超六成城市曾内涝   全国都在建“海绵城市”   提到来郑州“看海”,相信很多人都有一肚子话要说:雨稍微下得大一点,很多地方肯定会积水,内涝已经成为郑州雨季的标配。   而这样的现象并非郑州独有,广州、深圳、昆明、西安等多地暴雨之后都发生过城市内涝。   国家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2008~2010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的城市有137个,其中57个城市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2013年12月12日,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概念。   2015年,国家首次批准了16个“海绵城市”试点,今年 “海绵城市”试点已经达到30个。   河南也不甘落后,今年7月,我省公布了8个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名单,郑州赫然在列。   【现状】   郑州投入近120亿元   正打造城市“海绵”   7月末,郑州市连发三份文件,支持海绵城市建设。   按照规划,郑州市已划定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和郑东新区龙湖地区作为海绵城市试点区,在城东、城西各打造一块海绵城市试点,总面积76.7平方公里。   其中,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有目前郑州最大的市政综合管廊工程,这种地下廊道,不影响地面绿化和雨水的收集,投入使用后进行地下管网维修也不用破路。   未来,其附近还要开挖一条长5.15公里、宽80米至110米,连通服务区所有水系的秀水河,让城市拥有“蓄水”与“排水”自由呼吸吐纳体系。   郑东新区一名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说,郑东新区龙湖区域将建设雨水回收系统和生态集水沟。具体包括设置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绿色措施实施管控雨水收集,此外,龙湖区域与流经市区的几条河流、郑州国家森林公园等一起构成城市生态区。   正制定的三年实施计划(2016年~2018年)显示,郑州“海绵城市”共计500个项目,总投资近120亿元。   【追问1】   海绵城市怎么建?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对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18项提出了具体要求。放到具体行动上来说,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雨水回收:对屋顶、车道、广场地面的雨水利用系统进行回收,回收后的水最终将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洒水。   调蓄水池:通过屋面集水、透水砖铺装、生态集水沟等建设,将雨水储存起来,进而起到调蓄作用。   铺设透水砖:加快雨水渗入地下,减少路面积水。   生态集水沟:与传统的排水沟不同,是在沟底及沟壁铺设植物,或将植物种植在排水通道上方,这种做法不但造价低,还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绿色建筑:未来要大力推进,包括墙面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   简单来说,涝时吸水,旱季排水,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和建成后的效果。   【追问2】   建成后能告别城市内涝吗?   海绵城市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内涝吗?   对于鹤壁这个全省唯一入选 “海绵城市”试点的城市来说,答案是积极的。   在经“海绵化”改造的鹤壁市桃园公园和华夏南路,雨水落地后随之不见,即便积水也能很快渗入地下。   另一个不太积极的现实是,有媒体报道,目前已纳入全国试点的30个“海绵”城市中,近期出现内涝的至少有14个,接近50%。   按照郑州市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预期,新开发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宜为75%~85%,已建成区改扩建项目年径流总量空置率不宜低于70%。   通过对郑州市近30年来共1329场降雨资料绘制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的曲线可以看出,即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最高的85%,应对设计降雨量也仅为30mm。   郑州市市政勘测设计所一位负责人表示,郑州市的排水管道的管径粗细不一,正常情况下,能够承受24小时内平均降水量50至70毫米的降雨。   如果遇到超过百毫米的降雨,甚至遭遇接连暴雨怎么办?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在2020年,郑州能否实现二成以上城市建成区七成雨水就地消化,有待时间检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