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本报刊登了“龙子湖”周边公厕难找的消息,引来不少关注,市民反映有些路段公厕难找,还有的地方新建公厕却不“开张”。记者针对反映集中的行政区实地走访,帮市民提问相关部门:公厕建设为啥这么难? 【走访】新建“高大上”公厕,为啥用不了? “龙子湖高校区附近公厕难寻”的新闻一见报,陆续有多位读者反映类似问题。大河报记者马上走访调查。 一座位于东区七里河北路河堤绿地内的公厕,外形现代化,没有明显标识,外面堆放着建筑材料,还有半圈围挡。几个房间都锁着门,地面上满是排泄物。一名环卫工人称,公厕建起来好几个月了,因排污管道没挖好就没投入使用,也没人管理。 郑东新区市政园林局一位负责该公厕建设的工作人员回应称,所有配套设施均已安装完毕,之所以半围挡施工,是在等供水供电部门 进行公厕上水供电的施工。 郑上路西岸生态园旁,一座建好的公厕也没有对外开放。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环卫管理处处长薛芳礼表示,该公厕使用的是城中村用电,如今城中村拆迁,供不上电,无法正常开放。相关部门正在协调,找到合适电源后恢复使用。 记者针对读者反映集中的行政区进行了走访。纬二路全段没有公厕,经六路整条路都没有公厕。另外,纬三路和红旗路上的固定公厕有使用时间限制,通常为早6点多至晚10点,非全天24小时开放。 【调查】郑州城区共有840座公厕,缺口近400座 记者查阅发现,在《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中,对公厕间距离或服务范围有明确规定:“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750~1000m为宜。” 若按此建设要求,薛芳礼给记者算了笔“账”,郑州市区建成区面积约为382平方公里,依照标准市区每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应该建3到5座公厕,但目前郑州市区共有840座公厕,很显然公厕缺口近400座。 而至于缺口大的原因,薛芳礼说,首先是选址难,对于城市建设规划来说,环境卫生规划相对滞后,老小区或是建成区,当时没有预留公厕建设的位置,再加上道路扩宽、城中村改造等,一旦拆掉一座公厕,建设单位就应该依照相关规定,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负责重建。“但有的单位是先拆后建,甚至不再建公厕。” 此外,凡是旧城区住宅和新建、扩建、改建的小区、商业街、步行街等都应配套建设公厕,薛芳礼说。 同时,薛芳礼还坦言,在公厕日常管理中,24小时开放公厕数量较少、公厕导示牌设置滞后和数量不足等都是需要改进的问题。 【举措】从2013年开始,已有150座公厕24小时开放 郑州市建成区扩张快,以至于原先的环境卫生规划不适合城市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近两年的城镇化建设及城中村改造,所以很有必要把城市规划和环卫设施工程建设的规划同步进行。薛芳礼介绍,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推进,由规划局牵头,准备开始对环卫设施工程进行专项的规划。 而针对“公厕不是24小时开放”的问题,薛芳礼解释,这个工作需要逐步推进,从2013年开始,在 量大的地方,每年开放50座24小时开放的公厕,至今已开放150座。 【规划】三年计划建300多座公厕安装2340个公厕导示牌 公厕建设也有三年规划,据薛芳礼介绍,从2016年到2018年,郑州市区还将新建公厕300多座,其中三环内为移动环保公厕,三环外及廊道上建设的均为固定公厕。 “公共厕所向前100米”,这是记者在走访中看到的公厕指引牌,可在尝试寻找时,却发现指示的位置并不准确。对此,薛芳礼表示,2016年,他们计划安装2340个公厕导示牌,在保证指示牌准确性的前提下,还会考虑安装角度问题,让市民从每个方向都能看到。 “在不久的将来,公厕电子地图也会问世。”薛芳礼说,目前,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正在研究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其中就包括公厕地图服务,只要关注城管局微信公众号,就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内急问题了。